第七百八十三章 喜得貴子,故事終結 (7)
關燈
小
中
大
位,卻因其父原本就是個沈湎聲色的,昭康容也繼承了“父志”,別說學識才華了,便是按時早朝都做不到,必需得古月王後監督提醒著,苦口婆心地規勸國君莫要荒疏政務。
昭康容心裏對王後不耐得很,但因為大隆重兵壓境,北原實有滅國之險,昭康容自己不樂意處理“雜務”,起初還非常慶幸有古月國相代/辦國政,看在國相份上,他才咬牙強忍王後的聒躁長舌。
古月氏原為西廷之臣,因得罪了西廷權臣而被削職,權臣有斬草除根之心,古月氏無奈之下才遠遷北廷避禍,二十餘年的苦心經營,家主終於得到了北廷王室的信重,封爵拜相一時顯赫。
不過因為古月國相忠直不二,難免開罪北廷權貴,樹敵不少。
那些奸侫之徒原本就將國相恨之入骨,再因“富商”杜頌挑唆游說,於是便有貪婪者動心,將杜頌獻上的美姬薦入宮廷,那美姬除了傾國之色外,更善歌舞,憑其妖艷媚態一舉得寵,伶牙俐齒哄得昭康容更加無心國事,終日沈迷酒色,對上獻寵妃的奸侫大加恩賞,視為心腹。
內有美姬挑撥,誹謗古月後對她心懷妒恨,因有君王維護王後不能堂而皇之懲治,竟收買宮婢欲對她下毒。外有奸臣汙篾,暗上讒言,稱國相仗其外戚之威,跋扈專權結黨營私,意欲謀逆侵犯君權。
昭康容對古月氏的依賴逐漸轉變成為懷疑。
一心為國的王後卻憂心忡忡,屢屢勸諫君王不可沈迷美色,又聽聞妖妃誹謗之詞,更是跪請君上處死妖妃以正禮紀。
昭康容終於暴怒,他要廢後!
一時間,朝野震動,追隨古月氏之忠臣賢良紛紛上諫,規勸君王打消廢後之念,重責妖妃奸臣。
這番情形更讓昭康容篤信古月氏跋扈專權,大感君權受到挑釁。
非但堅持廢後,致使王後自絕,便連兩個嫡子也被軟禁。
在這當頭,大隆與西梁兩**隊壓境,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下兩座城池。
昭康容聽聞輔政王遇刺,兩國竟堅信刺客是北廷所派。
奸臣趁機上諫,西廷使者與古月氏私下勾結,古月國相豈不是才剛諫言與西廷修好共同抵禦大隆西梁之盟?哪知西廷王陰詐,明明是他欲刺殺虞沨,卻讓北廷背這黑鍋,導致大禍,古月氏分明是被原主西廷收買,目的在禍水東引,為西廷爭取茍延殘喘之機。
昭康容本就被隆梁盟軍逼迫得心慌意亂,再聽這番讒言,頓時震怒,竟然只依這空口之辭,便將古月氏治罪,滿門抄斬,奸臣生怕古月氏一眾親信為之覆仇,尤其忌憚陰家軍,又上讒言,昭康容緊跟著便將陰氏也一同治罪,采用奸臣諫言,使別將接手險關防禦。
消息傳至大隆,虞沨這才“傷愈”。據此,離間之策順利達成,昭康容自絕生路,北廷已是強弩之末,滅國指日可待。
然而北原還在負隅抵抗,出使西梁的康王回國不久,即被禦史彈劾,竟是康王府一門客暗中告發康王有不軌之心,聖上生疑,向太後建議著三司會審,暫免康王參政之職待察。
康王心急不已,顧不得太多,向虞沨直言:“遠揚,此事看似針對於我,後頭卻大有名堂,分明就是投石問路、試探君心,眼看北原將亡,聖上親政不遠,那些肖小之輩也蠢蠢欲動,聖上若真對我生疑,只怕對你更加忌憚,這回若讓那些奸侫得逞,勢必就會汙篾你也有不臣之心。”
“堂叔不需擔心,安心待察即可。”虞沨卻心平氣和:“以我看來,後位之議或許就快塵埃落定了。”
康王如墜五雲霧裏,想不明白這兩樁事有什麽必然聯系,但他深知這個堂侄智計無雙,既然虞沨胸有成竹好言安慰,他也就真的閉門謝客安心“待察”了。
而虞沨傷愈返朝後,因為“侍疾”錯過了此年芳林宴的長樂公主當即被太後詔入宮中小住,她也後知後覺地感受到了天子哥哥態度上的天壤之別。
往年入宮,天子對長樂這位堂妹十分熱情,曉曉進出乾明宮暢通無阻,她常去天子書房“搜羅”古籍珍本謄抄珍藏,天子也極為大方縱容,可是這回,曉曉卻被宦官擋在了乾明宮外。
“陛下忙於學業,特令不準打擾。”
“煩公公通稟一聲,我不會打擾阿兄,只想挑本好書。”曉曉心下狐疑,就有試探之意。
那宦官也不敢拿大,硬著頭皮入內通傳了,須臾出來,一臉惶惶的樣子:“殿下再別為難小奴。”
看來天子非但不允她去打擾,甚至還因而斥責了內宦!
這可是從來沒有過的事,曉曉憂心忡忡。
難道說,那些流言蜚語確有其事,天子哥哥果然對父王心有懷疑?
長樂公主當然不會任性撒嬌,去太後跟前告狀,而是小心警慎地在欣安公主那邊旁敲側擊,揣摩情勢。
好在欣安公主態度一如既往,依然親近友睦,這至少說明天子並沒有阻止欣安與楚王府交好的示意。
可是魏桂貞卻有些得意忘形了——康王被免職待察,這讓魏氏一黨歡欣鼓舞,似乎看到了勝利的曙光,魏桂貞從母親那裏也聽說了一些情勢,居然自視為皇後的不二人選,漸漸就不將長樂公主看在眼裏,開始冷嘲熱諷起來。
欣安不動聲色地把魏桂貞的言行看在眼中,沒有警誡,這更讓魏桂貞眉飛色舞,以為父親真得了聖上信重,將來勢必把輔政王取而代之,富貴榮華唾手可得。
欣安轉過身來,也只安慰曉曉:“阿貞就是那性情,妹妹可別介懷。”
於是曉曉便徹底安心了,為何?當然是因為諸多不合情理之處,說明別有蹊蹺。
太後這頭卻正煩難,這日特地詔旖景來見:“是順哥兒大婚一事,好容易,他才松了口,幾個待選的娘子,我最屬意的是姚學士的嫡女阿韞,卻聽得一些傳言,說是……你家三郎對阿韞甚是欣賞。”
旖景輕笑:“姚氏阿韞因與曉曉交好,倒是王府的常客,三郎素來有幾分矝傲,只因欽佩姚大人之才品,再兼阿韞的才學也很是不俗,故三郎待她也還客氣,姐姐擔憂的事,卻是沒有的。”
旖辰又是一嘆:“這還是其中一層,我更擔心的是順哥兒會嫌阿韞容貌不敵那魏氏女兒美艷,而那魏氏又與欣安交好……我冷眼看來,此女品行似乎不好,心眼太多,可順哥兒最近似乎與魏卿來往甚密,怕是更偏向於魏氏幾分。”
關於皇後的人選問題,旖景的確不好多言,只勸姐姐:“若是擔心有違聖意,何不與聖上直言,欣安也大了,定了親事,她既與魏氏交好,對阿貞勢必了解,姐姐也可與她商議。”
於是太後果然先問了欣安:“我見你近時與魏氏阿貞越發親密,可是樂意她成你的長嫂?”
欣安的婚事議定,未婚夫也是世家子弟,三月後即要嫁人,眼下與她商量姻緣之事也屬正常。
“母親可別誤會,女兒與阿貞交好只是表面上的事兒,那時年幼,喜歡阿貞嘴甜口巧,後來卻也看出她有些跋扈刁蠻,又善搬弄是非,品行不佳,別說皇後,普通妃嬪都不夠資格,阿兄貴為九五,娶妻更要講究賢德,將來母儀天下的尊者,當然不能是輕浮邪惡之輩。”
旖辰聽了女兒這話,更加堅定了決心。
魏桂貞的皇後夢就這麽在她沾沾自喜時徹底破滅了。
可是太後卻仍然擔心順哥兒的意思,兒子是她親生,原本母慈子孝,可是天子年齡漸長,慢慢就深不可測起來,旖辰實在不知兒子心裏究竟在打算什麽。
太後正猶豫不決地提起姚氏阿韞,就有戰報傳回——
大隆先鋒軍已經攻破北原最後兩道險關,直逼北原都城,大勝真真正正指日可待。
天子撫掌大慶,留下一句:“選後一事兒子遵叢母親之意,不過那魏卿家中嫡女,兒子希望母親允她入宮,為……暫定昭儀之位吧。”
於是不久,當北原國滅,昭康容被生擒的消息傳回,舉國大慶之際,又有一萬眾稱賀的喜訊——皇後人選終於定了下來,“花落”姚家。
這消息當然讓魏氏一黨措手不及,卻未待他們灰心喪氣,魏氏嫡女被選入後宮一事也隨之公布,簡直就是一支強心針,讓魏黨重新振奮起來。
尤其聖上詔見魏父,格外意味深長——
“皇後之選,為太後決斷,倒是委屈了愛卿。”
不委屈,哪裏委屈?魏父喜笑顏開,深信天子對輔政王一黨已存不滿,奈何太後支持,不過,待天子婚後親政,太後還政交權,輔政王再無倚仗,到那時,他才是名符其實的天子信臣。
輔政王若被清算,姚家更無倚仗,還怕女兒會屈居人下?
隨著欣安公主出閨成禮,天子大婚便近在眉睫,這可是萬眾矚目之盛大慶典,而得勝之師也緊跟回朝,一應功臣受彰封賞,舉國上下喜氣洋洋。
西梁王也派了使臣恭賀大隆君帝大婚,同時示意虞沨履行承諾,該幫助西梁徹底吞並北原西廷的時候了。
而在一片歡騰喜慶當中,臨淄候夫婦的心情卻十分焦灼。
因為被兩人嫌棄打壓已久的杜頌平安歸來,且立下戰功,竟被封為勇毅候。
雖然如此一來,杜摯襲爵已成定數,但魏氏卻絲毫不覺慶幸,因為杜頌一旦得重,勢必會施以報覆,兒子就算得了爵位,將來也可能會被杜頌打壓陷害,有這麽一個威脅,她又哪裏會覺得揚眉吐氣?
於是心急火燎與娘家兄長商議對策。
回府之後,魏氏卻又喜上眉梢了。
原來兄長早有安排,只待聖上大婚……哼,且容那小兒猖狂幾日,到時待兄長除了輔政王與席志,大權在握,杜頌最多也就是個空頭爵位而已,日後有的是機會將他鏟除。
番外之十七——這世道,人還真敢
空寂多年的坤仁宮,這一日終於迎來了新的主人。
龍鳳紅燭照得夜如白晝,壁上朱漆艷麗襯托著金漆雙喜大字無比醒目,大紅喜帳裏,姚韞已經換下那身繁重的禮服,可她的發髻依然一絲不茍,人也是正襟危坐著。
宮人站了滿地,喜房裏卻靜默無聲,甚至還能聽見喜樂聲漫繞過來,游絲一般虛無飄渺,使這沈肅的皇家禮樂憑添了幾分靈動。
許多日以來的忐忑不安似乎終於隨著大典的結束平淡了,可手心仍然還是灼熱的,姚韞知道自己難免緊張。
她真的沒想過有朝一日會母儀天下,她這時才想起自己幾乎沒有仔細打量一眼聖上的五官眉目,盡管身任伴讀時,也曾與天子近在咫尺。
父親的叮囑言猶在耳:“韞兒,一旦入宮,將來你於我們,就是君臣,有的話,也只有在這時叮囑了……為父明白此事太突然,且你又是公主殿下伴讀,相信那些風言風語聽了不少,不過你要謹記,無論如何,不能妄度聖意,也千萬不能為了家族或者其餘私利違逆君意,你的夫君,是這天下最尊貴的人,不要嘗試挑釁天子之威。”
她知道父親在擔心什麽,這些時日雖然她足不出戶,可還是難免聽見一些風聲,比如聖上心目中真正的皇後人選決非相貌平平的她,而是美艷過人的魏桂貞,只不過太後堅持,或許幹脆說是輔政王妃在後操控,聖上因為尊孝太後不得不妥協,卻仍堅持納了魏氏成為後宮。
便是身邊的婢女都難以掩示憤憤不平與惋惜擔憂的神情,為她這個還未入宮就註定失寵的可憐人不安。
而在此之前,天子對輔政王的不滿也早就暗下傳揚,康王至今閉府待罪,魏氏一族得意洋洋,可有的事情依然不可避免地發生,比如北原國滅,比如大賞功臣,比如在世人眼中是楚王黨的父親被封恩遠公,比如今天是她從正陽門經禦道入宮。
很多事情自相矛盾又匪夷所思。
姚韞微微蹙了眉頭,就在這時,她聽見了“聖上至”的通傳。
其實天子才剛進入宮門,他也已經換下了禮服,發上只簪金冠,大紅金繡喜服代替了玄衣紅裳,這才有了幾分新郎官的模樣,可一張沈肅的面容,負手闊步往前,凜然之氣由內而張,這讓緊隨其後的心腹宦官膽顫心驚,盡管他根本不敢去瞧天子的臉色。
自打婚旨一頒,聖上臉上就鮮見笑顏,就算剛剛因功封賞的勇毅候杜頌與靖北公席志奉詔面聖,因垂詢而稟,兩個意氣風發的新晉公候把戰事經過描述得好生生動,聖上那笑臉也暗透陰森。
“心腹”當然以為聖上是因婚事不滿,他卻也沒膽兒在這當頭貿然打探,只硬著頭皮裝作毫無察覺,但願接下來的洞房花燭一切順利,聖上都忍了這些時候,可別再鬧出什麽風波來。
虞堃自顧昂首闊步,看也沒看喜房外頭跪了滿地的宮人。
他卻一眼看見了皇後,跽坐在喜床上,眼瞼微垂。
皇室的婚儀這時也融入了民間的風俗,合巹禮前,新娘不能下地,而與普通婚禮區別的當然也有不少,比如天子不會親迎,當然也不會陪同群臣飲宴,合巹禮就成了最後一道程序。
準確說是在宮人們陪侍下的最後一道程序。
“都退下吧。”
天子這句話就像一道雷,把宮人劈得魂飛魄散。
好在奉禮主持“最後程序”的尚宮也算見多識廣,壯著膽子提醒:“陛下,還得進行合巹禮。”
“朕清楚,相信皇後也清楚,不需爾等在旁指點。”
尚宮快哭了:“陛下,這不合規矩。”
天子略轉了身,虞家男兒們標志性的鳳眼往上一挑:“哦?據你熟知的規矩中,可有一條君令不可違?”
尚宮飛速退下。
虞堃又看向癡傻當場的“心腹”,這下連唇角都斜挑起來:“怎麽著,你今晚就要佇在這兒當燈柱不成?”
兩道似怒非怒的視線直逼得宦官飛速退後,竟險些被門檻絆倒,虞堃才一回頭,卻見那跽坐床上的新婦並沒有驚慌失措,居然鎮定自若地斟起了合巹酒。
他這才緩緩一笑,卻在皇後看過來時已經收斂。
可憐的是“心腹”,一晚提心吊膽,就算第二日的全套禮儀一絲不茍進行,當皇帝的並沒有再任性胡為,當太監的卻始終沒緩過神來,直到三日之後,他揣度著天子沒有再去坤仁宮的意思,大半夜還握著卷書發呆時,總算壯著膽子建議:“魏昭儀入宮也好些天了,聖上可要與她說說話?”
不是“心腹”收了魏昭儀的好處,只因他實在被天子那張冷臉嚇得不淺,再這麽下去,就得減壽了。
“去看看也好。”虞堃把書卷一拋,仍是昂首闊步,也沒見怎麽愉悅。
依然是不讓宮人在旁侍候,不過下令時語氣卻和緩不少,尤其當在外候令的宮人好心知會“心腹”,說道聖上與昭儀偎在榻上說笑,氣氛很好的時候,當太監的才松了一口氣。
不過嘛,聖上卻並沒有留宿,約半個時辰後就讓起駕,尚且衣冠齊整。
“心腹”眼看魏昭儀送出門時那滿面幽怨的神情,實在忍不住好奇心劇烈膨脹:“天兒這麽晚,聖上何必再回寢宮,橫豎還有十日休學,早上也不用趕去禦書房聽講。”
卻沒得到任何回應,當太監的又再出了一脊梁的冷汗。
天子這是,越來越喜怒難測了呀。
然而當回乾明宮,已經打定註意“裝聾作啞”地太監卻忽然聽到了天子幽幽一嘆:“這世道,誰都敢標榜自己天姿國色了。”
太監:!!!???
終於忍不住:“陛下是說……”
皇帝:“庸脂俗粉成那樣,真有人昧著良心盛讚魏氏貌可傾國?難道不是她自己個兒標榜。”
太監的肚子裏像是被好幾百貓爪一個勁地撓:“難道陛下從前沒看清昭儀長啥樣?”
“欣安一堆的伴讀,我哪分得出誰是誰。”
那您為何單單堅持把這位給納進後宮了呀?!
皇帝卻沒有滿足“心腹”好奇心的打算,他扯了扯本來整整齊齊的衣領,往榻上一靠:“把話傳出去,太後不喜魏氏,為免太後著惱,朕只好先疏遠著。”半響,沒得回應,皇帝把眼睛一瞪:“聽清了沒,快些去辦,這事辦不好,仔細朕幹脆打發你去服侍那貌可傾國。”
於是天子大婚才僅僅數日,便有宮闈秘聞離奇穿越了那厚厚高高重重疊疊的宮墻廣為流傳開來,但這版本,顯然已經比乾明宮宦官有意洩露的更加“詳盡”了。
據說,天子果然不滿姚皇後的容貌,連合巹禮都沒行,更別說洞房花燭夜……太後聽說後,大發雷霆,再經輔政王妃一番挑撥,太後越發對魏昭儀不滿,嚴令天子不能被美色所惑……天子是孝子,只好答允,卻依然還是對魏昭儀關懷備至日日探望……不想九五之尊也有這麽身不由己的時候,唉,誰讓聖上尚未親政呢……什麽?兩件事有啥關系,您傻呀這位客官,誰不知道天子信重魏大人,而魏大人與輔政王不和,而皇後之父姚國公又與輔政王交好,顯然黨爭嘛,怕是輔政王不肯放權……不過客官這話也有道理,若不是輔政王,北原也滅不了,北原蠻夷可沒少幹燒殺搶掠的事,禍害多少大隆百姓,還有新稅法,起初咱們還不明白有啥益處,如今可算是身受感同了,這日子,可越來越好羅,都是輔政王的功勞!
當皇帝的聽到這些市井議論後,當太監的再一次被那冷笑驚得兩股顫顫。
於是越發確信——聖上雖然不喜魏昭儀的容貌性情,奈何用得著魏大人呢?所以才得這番處心積慮呀,恩?這麽說來,難道聖上要對輔政王……
太監被這猜疑嚇得一個踉蹌,當見天子猜疑不解的盯著他瞧,連忙匍匐在地辯解:“聖上恕小奴失儀,許是中暑……”
天子若有所思地看向窗外,陰雲密布狂風大作……
番外之十八——勇毅候“爆發”了
天子既已大婚,親政一事似乎就是順理成章,虞沨早有打算摞下肩頭重擔,因而在大典十日之後,將內閣共商決定按照協議派兵,助西梁夾攻北原西廷之議案上呈之際,順便就提出了親政之事,這固然讓太後如釋重負。
旖辰當然不信那些流言蜚語,懷疑輔政王把權不放,不過親政一事未定也總免不得懸心,當輔政王、遼王主動提出,她心裏才踏實下來。
哪知天子卻並不領情,人在寶座上,翻閱著出兵西廷的奏章,眼瞼不擡,格外漫不經心:“朕雖已大婚,然到底年輕,這些年來軍政大事都由兩個叔父決策,突然之間,怕是難以肩負重任。”
如此一連幾回提請,天子始終推拒。
遼王難免心浮氣躁,終於忍不住沖虞沨抱怨:“阿兄,眼下市井議論紛擾,都說你我把權不放,功高蓋主的說法更是有如鼎沸,以致那些肖小更多讒言,我原本不信聖上會聽進挑撥,總以為只要咱們卸權,就能證明忠心,可聖上卻有意拖延,豈非坐實流言蜚語?再兼康王一案如今還懸而不決,實在是……莫若咱們幹脆在朝上當眾諫言親政,表明態度。”
虞沨看了遼王一眼,一些話到了嘴邊,忽然卻改了主意:“也好,就依你所說罷。”
於是某日早朝,兩個參政親王就當著文武百官之面諫請聖上親政,底下朝臣雖各懷心思,不過都不敢有異,紛紛附議。
天子卻也不再故作姿態了,眼看親政一事就要塵埃落定。
“既然眾位愛卿都認為朕足以擔負軍政大事,那麽有的事務,朕有不同見解。”虞堃眉心略挑,似笑非笑地環顧眾臣,目光最終落在已經從特例安放的坐椅裏起身而立的輔政王臉上,放在膝上的手指輕輕敲擊兩下,語氣仍然似帶著幾分玩世不恭的戲謔:“北原北廷已經被我大隆攻滅,經連年征戰,雖不至傷及根本,卻難免勞民傷財,朕以為眼下該當休養生息,不宜再興戰事出兵西廷……還有,嚴相年事已高,陳相嘛……朕另有重用,兩相之職當另交賢良,諸位以為如何?”
一時間,朝堂鴉雀無聲。
天子才答應親政,立即就要駁回內閣上諫,並將兩相撤職!
底下諸如魏氏一黨自然歡欣鼓舞,認為天子這就是表明態度,要將輔政王黨羽架空,奪回君權,他們盼望已久的機會就在眼前。
而更多的臣子也是噤若寒蟬,都看著虞沨怎麽應對。
輔政王上前一步:“陛下,臣以為不妥,大隆與西梁有同盟協定,西梁不曾負諾,如今北廷已滅,大隆理應遵守盟約,倘若言而無信便是撕毀盟約,就難免與西梁再興戰事,另外,兩相盡忠勤務,勿有錯失,聖上/將其撤職實為不該。”
竟是毫不猶豫地直接反駁君決。
原本因為天子這兩條無理之見感覺憂憤的朝臣見輔政王出面駁斥,自然再難摁捺,一時間紛紛請言,引經據典苦口婆心地勸言天子三思,雖然以魏氏為首的黨徒也出列力爭,支持天子之見,一來他們本就勢弱,再者也的確理虧,所以完全不占上風。
天子冷笑:“所以朕才說嘛,朕還年少,見識淺短難擔重任,爾等卻堅持讓朕親政,既然親政,對於朕之決斷又這般不服!罷了,朕有自知之明,諸卿也休要爭執,假模假樣地懇請親政,一**務,還是由兩位叔父與眾卿商量著辦吧。”
拂袖而去,置朝臣呆怔滿堂瞪目結舌。
而當天子離座,虞沨卻也率先退朝,就像什麽也沒發生一般,對於那些或者憂心忡忡或者眉來目往者視若不見。
親政一事就這麽再度擱淺了,天子幹脆不顧朝政,成天連日,只詔那些貴族子弟入宮,飲樂閑談。
絕大多數都是“魏黨”,如此一來,新晉恩封的勇毅候杜頌就顯得分外格格不入。
時值秋高氣爽,天子幹脆帶著諸人浩浩蕩蕩前往熱河狩獵,實際上,卻是日日沈湎音樂歌舞,這一日,幹脆與那些紈絝談論起怡紅街的當紅艷妓來。
天子眉開眼笑,睨見杜頌只顧飲酒,幹脆點了名兒:“朕仿佛聽聞勇毅候從軍之前,也是風月常客,好像為了一個舞妓,還與魏大郎起了爭執,怎麽去了回戰場,就像轉性兒一般。”
魏大郎便是魏桂貞的長兄,這日正好在場,一聽天子這話趕忙起哄:“可不是,當年杜表弟為了那舞伎出頭,險些沒將在下胳膊打折了,也怪在下,不知那是表弟的紅顏知己,多有冒犯。”
杜頌冷冷看了魏大一眼。
當年他心懷郁悶,再兼繼母多有苛刻,為了不至在家食飲那些殘羹冷炙,也是時常流連酒肆客棧,至於那回去妓坊鬧事,卻是聽說魏大拿那舞妓與胞妹作比,當著一幫紈絝的面直言舞妓肖似胞妹,還當眾嘲笑胞妹無才,雖也美貌,實不比舞妓風情能舞,杜頌聽說後哪裏能忍,這才殺去怡紅街把魏大打了一頓,哪知竟傳出為了一個舞妓爭風吃醋的話題。
不過這時,在天子面前爭論這樣的事實在幼稚,再者追根究底,也會傷及胞妹名譽。
是以杜頌只是輕篾一笑:“那時年輕氣盛,行事是有恣意之處,下手是重了一些,我竟不知原來險些將大郎重傷,還以為是大郎謙讓。”
原來當年這事鬧開,都說魏大謙讓,否則他自幼有武師教導,也不會被只知縱情聲色的杜頌打傷,不過是因為親戚情份不願還手罷了,魏大因而得了大度友睦之名,杜頌卻更加聲名狼藉。
卻說魏大被杜頌這麽一諷,只覺怒火焚胸,又想到父親交待的任務,以及好友張三郎的企圖,靈機一動,隨即轉移話題:“表弟這回征戰北原有功,得封勇毅候,雖則市坊有些傳言,都道是輔政王為謝表弟當年救了長樂公主之故,才使表弟建功,我卻是不信的,正好今日,有張家三郎劍術出眾,莫如表弟與之切磋一二,也好抨擊那些流言蜚語。”
張三郎之父原本也是伯爵,因為軍制改革受到連累,不過張父生性狡猾,當初並沒與那些圖謀不軌之輩勾聯太深,只是不願奉令調職而已,卻被輔政王奪爵,這家人對輔政王深懷怨恨,張三卻又覷覦長樂公主美貌,有魏大從中一挑撥,早將杜頌當做情敵。
這些人早不憤聲名狼藉的杜頌晉封,無不認為是輔政王在後提拔,尤其魏大,就說那時妓坊一事,他雖被杜頌揍得鼻青臉腫,卻也明白杜頌只是有些蠻力罷了,實際上相比他的皮肉傷,杜頌傷得更重,肋骨險些被他踢斷,之所以後來傳言是他吃虧,都是姑母的功勞,魏大壓根不信杜頌在疆場立功是實,認為都是輔政王一手造成,無非是固權的手段罷了。
而張三郎出身武將之家,一手劍術十分了得,只要這回重挫杜頌,不僅狠狠刮了輔政王一個耳光,讓聖上揚眉吐氣,又證實了杜頌功勞名不符實,利用得當,完全可以作為打擊輔政王的武器。
又說張三,雖然早懷癩蛤蟆的妄想,其實也從未想過真有希望吃到天鵝肉,卻不想天子這麽一鬧,顯然與輔政王勢如水火,於是張三更加堅定了要當癩蛤蟆的決心,他原本不將杜頌放在眼裏,被魏大提醒才想起“英雄救美”那段兒,更兼杜頌封爵,又聽說杜頌回京之後親往楚王府拜訪,在長樂公主面前屢獻殷勤,不僅送了一只海東青,還送了一個能馴服海東青的婢女,導致長樂公主心花怒放。
想到自己數回求見都被輔政王駁回,顯然沒被看在眼裏,張三郎實在怨憤。
他的曾祖父也是隨高祖起兵的功臣,張三又自認文才武略青年俊傑,家族如今勢弱都是因為輔政王寡義,否則他也是伯爵世子,功臣之後,自然堪當附馬都尉。
這下好了,只要能讓聖上開懷,答應賜婚,就能把長樂公主娶回自家,今後聖上大權在握,輔政王自身難保,長樂公主為保榮華,當然要對他俯首貼耳,張三一想到高高在上的公主在自己面前溫柔似水的情形,就覺一股躁動油然而生。
腦子一熱,張三口出狂言:“陛下,不才確有為國報效之心,奈何不得機會,實羨勇毅候能為國出征,望陛下允準在下向勇毅候討教,並,在下還有一請……若在下饒幸得勝,期陛下將長樂公主賜嫁。”
此話一出,引得在場諸紈絝群情沸騰,一時間只註意到杜頌的火冒三丈,竟疏忽了天子眼底一掠而過的陰森。
“陛下,下臣劍若出鞘,便是生死之決。”杜頌跪地。
天子輕笑:“勇毅候莫太較真,張三郎又不是北原敵蠻,動輒生死較量大可不必。”
“下臣之劍,不為沽名釣譽而舞,只決生死攸關方出。”杜頌抱拳堅持。
魏大忍不住冷諷:“表弟還如當年脾氣呀,為紅顏知己便置禮儀不顧。”
這話實在陰狠猖狂,不僅針對杜頌,既是點明他與長樂公主有私,更將長樂公主與舞妓作比。
只魏大話音才落,臉上就重重挨了一下,頓時只覺眼前金星亂舞,還沒回過神來,胸口又遭一記重拳,“卟哧”一口鮮血噴出,人就像一癱爛泥般倒在地上,沒了知覺。
現場一片死寂。
“大膽,竟敢在陛下面前動蠻!”張三最先回過神來,對杜頌怒斥。
“陛下,魏大郎不敬公主殿下,理應重懲。”杜頌這時又再雙膝著地,仍舊抱拳。
“快請太醫。”天子說了一句,冷冷直視杜頌:“好個勇毅候,果然……堪當輔政王所擬勇毅二字。”
天子拂袖而去,不久,有宦官傳令讓諸位退下,只留杜頌在場長跪不起。
這一跪,就是半晝一夜,直到次日清晨,杜頌被直接驅回京都。
魏大卻留在熱河,但他經過江漢一番“全力”救治後,竟然還是斷了肋骨,並且沒能駁好,估計得終生臥床了。
事情張揚開來,讓原本的暗潮洶湧更添驚濤骸浪之勢。
曉曉這段時日特別喜歡杜頌所贈的海東青,當知熱河發生的事故後,冷笑不語。
她的母上大人依然是該幹嘛幹嘛,只不過暗中聯絡上了杜頌嫡親外家。
輔政王一掃雲淡風清的作派,這些時日以來面色沈肅,這讓大郎、三郎不免擔憂,只有二郎依然吊兒郎當,終於忍不住打趣他家大姐:“公主殿下,你好事近了,不過父王仿佛不太樂意呢,唉,勇毅候雖有匹夫之勇,不知能否經得住接下來的考驗。”
曉曉咬牙而去,把琨二少晾在當場,但公主殿下見過父上大人之後,輔政王的神色越加冷肅。
而在熱河,天子手持美酒,因為他覺得,很快就可以收網了。
番外之十九——王爺“醋了”
杜頌剛返京都不久,就遞帖拜訪輔政王府,一為謝王爺當年舉薦之恩,二來也是多謝王妃以及公主殿下對胞妹多年維護/照顧之情,輔政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昭康容心裏對王後不耐得很,但因為大隆重兵壓境,北原實有滅國之險,昭康容自己不樂意處理“雜務”,起初還非常慶幸有古月國相代/辦國政,看在國相份上,他才咬牙強忍王後的聒躁長舌。
古月氏原為西廷之臣,因得罪了西廷權臣而被削職,權臣有斬草除根之心,古月氏無奈之下才遠遷北廷避禍,二十餘年的苦心經營,家主終於得到了北廷王室的信重,封爵拜相一時顯赫。
不過因為古月國相忠直不二,難免開罪北廷權貴,樹敵不少。
那些奸侫之徒原本就將國相恨之入骨,再因“富商”杜頌挑唆游說,於是便有貪婪者動心,將杜頌獻上的美姬薦入宮廷,那美姬除了傾國之色外,更善歌舞,憑其妖艷媚態一舉得寵,伶牙俐齒哄得昭康容更加無心國事,終日沈迷酒色,對上獻寵妃的奸侫大加恩賞,視為心腹。
內有美姬挑撥,誹謗古月後對她心懷妒恨,因有君王維護王後不能堂而皇之懲治,竟收買宮婢欲對她下毒。外有奸臣汙篾,暗上讒言,稱國相仗其外戚之威,跋扈專權結黨營私,意欲謀逆侵犯君權。
昭康容對古月氏的依賴逐漸轉變成為懷疑。
一心為國的王後卻憂心忡忡,屢屢勸諫君王不可沈迷美色,又聽聞妖妃誹謗之詞,更是跪請君上處死妖妃以正禮紀。
昭康容終於暴怒,他要廢後!
一時間,朝野震動,追隨古月氏之忠臣賢良紛紛上諫,規勸君王打消廢後之念,重責妖妃奸臣。
這番情形更讓昭康容篤信古月氏跋扈專權,大感君權受到挑釁。
非但堅持廢後,致使王後自絕,便連兩個嫡子也被軟禁。
在這當頭,大隆與西梁兩**隊壓境,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下兩座城池。
昭康容聽聞輔政王遇刺,兩國竟堅信刺客是北廷所派。
奸臣趁機上諫,西廷使者與古月氏私下勾結,古月國相豈不是才剛諫言與西廷修好共同抵禦大隆西梁之盟?哪知西廷王陰詐,明明是他欲刺殺虞沨,卻讓北廷背這黑鍋,導致大禍,古月氏分明是被原主西廷收買,目的在禍水東引,為西廷爭取茍延殘喘之機。
昭康容本就被隆梁盟軍逼迫得心慌意亂,再聽這番讒言,頓時震怒,竟然只依這空口之辭,便將古月氏治罪,滿門抄斬,奸臣生怕古月氏一眾親信為之覆仇,尤其忌憚陰家軍,又上讒言,昭康容緊跟著便將陰氏也一同治罪,采用奸臣諫言,使別將接手險關防禦。
消息傳至大隆,虞沨這才“傷愈”。據此,離間之策順利達成,昭康容自絕生路,北廷已是強弩之末,滅國指日可待。
然而北原還在負隅抵抗,出使西梁的康王回國不久,即被禦史彈劾,竟是康王府一門客暗中告發康王有不軌之心,聖上生疑,向太後建議著三司會審,暫免康王參政之職待察。
康王心急不已,顧不得太多,向虞沨直言:“遠揚,此事看似針對於我,後頭卻大有名堂,分明就是投石問路、試探君心,眼看北原將亡,聖上親政不遠,那些肖小之輩也蠢蠢欲動,聖上若真對我生疑,只怕對你更加忌憚,這回若讓那些奸侫得逞,勢必就會汙篾你也有不臣之心。”
“堂叔不需擔心,安心待察即可。”虞沨卻心平氣和:“以我看來,後位之議或許就快塵埃落定了。”
康王如墜五雲霧裏,想不明白這兩樁事有什麽必然聯系,但他深知這個堂侄智計無雙,既然虞沨胸有成竹好言安慰,他也就真的閉門謝客安心“待察”了。
而虞沨傷愈返朝後,因為“侍疾”錯過了此年芳林宴的長樂公主當即被太後詔入宮中小住,她也後知後覺地感受到了天子哥哥態度上的天壤之別。
往年入宮,天子對長樂這位堂妹十分熱情,曉曉進出乾明宮暢通無阻,她常去天子書房“搜羅”古籍珍本謄抄珍藏,天子也極為大方縱容,可是這回,曉曉卻被宦官擋在了乾明宮外。
“陛下忙於學業,特令不準打擾。”
“煩公公通稟一聲,我不會打擾阿兄,只想挑本好書。”曉曉心下狐疑,就有試探之意。
那宦官也不敢拿大,硬著頭皮入內通傳了,須臾出來,一臉惶惶的樣子:“殿下再別為難小奴。”
看來天子非但不允她去打擾,甚至還因而斥責了內宦!
這可是從來沒有過的事,曉曉憂心忡忡。
難道說,那些流言蜚語確有其事,天子哥哥果然對父王心有懷疑?
長樂公主當然不會任性撒嬌,去太後跟前告狀,而是小心警慎地在欣安公主那邊旁敲側擊,揣摩情勢。
好在欣安公主態度一如既往,依然親近友睦,這至少說明天子並沒有阻止欣安與楚王府交好的示意。
可是魏桂貞卻有些得意忘形了——康王被免職待察,這讓魏氏一黨歡欣鼓舞,似乎看到了勝利的曙光,魏桂貞從母親那裏也聽說了一些情勢,居然自視為皇後的不二人選,漸漸就不將長樂公主看在眼裏,開始冷嘲熱諷起來。
欣安不動聲色地把魏桂貞的言行看在眼中,沒有警誡,這更讓魏桂貞眉飛色舞,以為父親真得了聖上信重,將來勢必把輔政王取而代之,富貴榮華唾手可得。
欣安轉過身來,也只安慰曉曉:“阿貞就是那性情,妹妹可別介懷。”
於是曉曉便徹底安心了,為何?當然是因為諸多不合情理之處,說明別有蹊蹺。
太後這頭卻正煩難,這日特地詔旖景來見:“是順哥兒大婚一事,好容易,他才松了口,幾個待選的娘子,我最屬意的是姚學士的嫡女阿韞,卻聽得一些傳言,說是……你家三郎對阿韞甚是欣賞。”
旖景輕笑:“姚氏阿韞因與曉曉交好,倒是王府的常客,三郎素來有幾分矝傲,只因欽佩姚大人之才品,再兼阿韞的才學也很是不俗,故三郎待她也還客氣,姐姐擔憂的事,卻是沒有的。”
旖辰又是一嘆:“這還是其中一層,我更擔心的是順哥兒會嫌阿韞容貌不敵那魏氏女兒美艷,而那魏氏又與欣安交好……我冷眼看來,此女品行似乎不好,心眼太多,可順哥兒最近似乎與魏卿來往甚密,怕是更偏向於魏氏幾分。”
關於皇後的人選問題,旖景的確不好多言,只勸姐姐:“若是擔心有違聖意,何不與聖上直言,欣安也大了,定了親事,她既與魏氏交好,對阿貞勢必了解,姐姐也可與她商議。”
於是太後果然先問了欣安:“我見你近時與魏氏阿貞越發親密,可是樂意她成你的長嫂?”
欣安的婚事議定,未婚夫也是世家子弟,三月後即要嫁人,眼下與她商量姻緣之事也屬正常。
“母親可別誤會,女兒與阿貞交好只是表面上的事兒,那時年幼,喜歡阿貞嘴甜口巧,後來卻也看出她有些跋扈刁蠻,又善搬弄是非,品行不佳,別說皇後,普通妃嬪都不夠資格,阿兄貴為九五,娶妻更要講究賢德,將來母儀天下的尊者,當然不能是輕浮邪惡之輩。”
旖辰聽了女兒這話,更加堅定了決心。
魏桂貞的皇後夢就這麽在她沾沾自喜時徹底破滅了。
可是太後卻仍然擔心順哥兒的意思,兒子是她親生,原本母慈子孝,可是天子年齡漸長,慢慢就深不可測起來,旖辰實在不知兒子心裏究竟在打算什麽。
太後正猶豫不決地提起姚氏阿韞,就有戰報傳回——
大隆先鋒軍已經攻破北原最後兩道險關,直逼北原都城,大勝真真正正指日可待。
天子撫掌大慶,留下一句:“選後一事兒子遵叢母親之意,不過那魏卿家中嫡女,兒子希望母親允她入宮,為……暫定昭儀之位吧。”
於是不久,當北原國滅,昭康容被生擒的消息傳回,舉國大慶之際,又有一萬眾稱賀的喜訊——皇後人選終於定了下來,“花落”姚家。
這消息當然讓魏氏一黨措手不及,卻未待他們灰心喪氣,魏氏嫡女被選入後宮一事也隨之公布,簡直就是一支強心針,讓魏黨重新振奮起來。
尤其聖上詔見魏父,格外意味深長——
“皇後之選,為太後決斷,倒是委屈了愛卿。”
不委屈,哪裏委屈?魏父喜笑顏開,深信天子對輔政王一黨已存不滿,奈何太後支持,不過,待天子婚後親政,太後還政交權,輔政王再無倚仗,到那時,他才是名符其實的天子信臣。
輔政王若被清算,姚家更無倚仗,還怕女兒會屈居人下?
隨著欣安公主出閨成禮,天子大婚便近在眉睫,這可是萬眾矚目之盛大慶典,而得勝之師也緊跟回朝,一應功臣受彰封賞,舉國上下喜氣洋洋。
西梁王也派了使臣恭賀大隆君帝大婚,同時示意虞沨履行承諾,該幫助西梁徹底吞並北原西廷的時候了。
而在一片歡騰喜慶當中,臨淄候夫婦的心情卻十分焦灼。
因為被兩人嫌棄打壓已久的杜頌平安歸來,且立下戰功,竟被封為勇毅候。
雖然如此一來,杜摯襲爵已成定數,但魏氏卻絲毫不覺慶幸,因為杜頌一旦得重,勢必會施以報覆,兒子就算得了爵位,將來也可能會被杜頌打壓陷害,有這麽一個威脅,她又哪裏會覺得揚眉吐氣?
於是心急火燎與娘家兄長商議對策。
回府之後,魏氏卻又喜上眉梢了。
原來兄長早有安排,只待聖上大婚……哼,且容那小兒猖狂幾日,到時待兄長除了輔政王與席志,大權在握,杜頌最多也就是個空頭爵位而已,日後有的是機會將他鏟除。
番外之十七——這世道,人還真敢
空寂多年的坤仁宮,這一日終於迎來了新的主人。
龍鳳紅燭照得夜如白晝,壁上朱漆艷麗襯托著金漆雙喜大字無比醒目,大紅喜帳裏,姚韞已經換下那身繁重的禮服,可她的發髻依然一絲不茍,人也是正襟危坐著。
宮人站了滿地,喜房裏卻靜默無聲,甚至還能聽見喜樂聲漫繞過來,游絲一般虛無飄渺,使這沈肅的皇家禮樂憑添了幾分靈動。
許多日以來的忐忑不安似乎終於隨著大典的結束平淡了,可手心仍然還是灼熱的,姚韞知道自己難免緊張。
她真的沒想過有朝一日會母儀天下,她這時才想起自己幾乎沒有仔細打量一眼聖上的五官眉目,盡管身任伴讀時,也曾與天子近在咫尺。
父親的叮囑言猶在耳:“韞兒,一旦入宮,將來你於我們,就是君臣,有的話,也只有在這時叮囑了……為父明白此事太突然,且你又是公主殿下伴讀,相信那些風言風語聽了不少,不過你要謹記,無論如何,不能妄度聖意,也千萬不能為了家族或者其餘私利違逆君意,你的夫君,是這天下最尊貴的人,不要嘗試挑釁天子之威。”
她知道父親在擔心什麽,這些時日雖然她足不出戶,可還是難免聽見一些風聲,比如聖上心目中真正的皇後人選決非相貌平平的她,而是美艷過人的魏桂貞,只不過太後堅持,或許幹脆說是輔政王妃在後操控,聖上因為尊孝太後不得不妥協,卻仍堅持納了魏氏成為後宮。
便是身邊的婢女都難以掩示憤憤不平與惋惜擔憂的神情,為她這個還未入宮就註定失寵的可憐人不安。
而在此之前,天子對輔政王的不滿也早就暗下傳揚,康王至今閉府待罪,魏氏一族得意洋洋,可有的事情依然不可避免地發生,比如北原國滅,比如大賞功臣,比如在世人眼中是楚王黨的父親被封恩遠公,比如今天是她從正陽門經禦道入宮。
很多事情自相矛盾又匪夷所思。
姚韞微微蹙了眉頭,就在這時,她聽見了“聖上至”的通傳。
其實天子才剛進入宮門,他也已經換下了禮服,發上只簪金冠,大紅金繡喜服代替了玄衣紅裳,這才有了幾分新郎官的模樣,可一張沈肅的面容,負手闊步往前,凜然之氣由內而張,這讓緊隨其後的心腹宦官膽顫心驚,盡管他根本不敢去瞧天子的臉色。
自打婚旨一頒,聖上臉上就鮮見笑顏,就算剛剛因功封賞的勇毅候杜頌與靖北公席志奉詔面聖,因垂詢而稟,兩個意氣風發的新晉公候把戰事經過描述得好生生動,聖上那笑臉也暗透陰森。
“心腹”當然以為聖上是因婚事不滿,他卻也沒膽兒在這當頭貿然打探,只硬著頭皮裝作毫無察覺,但願接下來的洞房花燭一切順利,聖上都忍了這些時候,可別再鬧出什麽風波來。
虞堃自顧昂首闊步,看也沒看喜房外頭跪了滿地的宮人。
他卻一眼看見了皇後,跽坐在喜床上,眼瞼微垂。
皇室的婚儀這時也融入了民間的風俗,合巹禮前,新娘不能下地,而與普通婚禮區別的當然也有不少,比如天子不會親迎,當然也不會陪同群臣飲宴,合巹禮就成了最後一道程序。
準確說是在宮人們陪侍下的最後一道程序。
“都退下吧。”
天子這句話就像一道雷,把宮人劈得魂飛魄散。
好在奉禮主持“最後程序”的尚宮也算見多識廣,壯著膽子提醒:“陛下,還得進行合巹禮。”
“朕清楚,相信皇後也清楚,不需爾等在旁指點。”
尚宮快哭了:“陛下,這不合規矩。”
天子略轉了身,虞家男兒們標志性的鳳眼往上一挑:“哦?據你熟知的規矩中,可有一條君令不可違?”
尚宮飛速退下。
虞堃又看向癡傻當場的“心腹”,這下連唇角都斜挑起來:“怎麽著,你今晚就要佇在這兒當燈柱不成?”
兩道似怒非怒的視線直逼得宦官飛速退後,竟險些被門檻絆倒,虞堃才一回頭,卻見那跽坐床上的新婦並沒有驚慌失措,居然鎮定自若地斟起了合巹酒。
他這才緩緩一笑,卻在皇後看過來時已經收斂。
可憐的是“心腹”,一晚提心吊膽,就算第二日的全套禮儀一絲不茍進行,當皇帝的並沒有再任性胡為,當太監的卻始終沒緩過神來,直到三日之後,他揣度著天子沒有再去坤仁宮的意思,大半夜還握著卷書發呆時,總算壯著膽子建議:“魏昭儀入宮也好些天了,聖上可要與她說說話?”
不是“心腹”收了魏昭儀的好處,只因他實在被天子那張冷臉嚇得不淺,再這麽下去,就得減壽了。
“去看看也好。”虞堃把書卷一拋,仍是昂首闊步,也沒見怎麽愉悅。
依然是不讓宮人在旁侍候,不過下令時語氣卻和緩不少,尤其當在外候令的宮人好心知會“心腹”,說道聖上與昭儀偎在榻上說笑,氣氛很好的時候,當太監的才松了一口氣。
不過嘛,聖上卻並沒有留宿,約半個時辰後就讓起駕,尚且衣冠齊整。
“心腹”眼看魏昭儀送出門時那滿面幽怨的神情,實在忍不住好奇心劇烈膨脹:“天兒這麽晚,聖上何必再回寢宮,橫豎還有十日休學,早上也不用趕去禦書房聽講。”
卻沒得到任何回應,當太監的又再出了一脊梁的冷汗。
天子這是,越來越喜怒難測了呀。
然而當回乾明宮,已經打定註意“裝聾作啞”地太監卻忽然聽到了天子幽幽一嘆:“這世道,誰都敢標榜自己天姿國色了。”
太監:!!!???
終於忍不住:“陛下是說……”
皇帝:“庸脂俗粉成那樣,真有人昧著良心盛讚魏氏貌可傾國?難道不是她自己個兒標榜。”
太監的肚子裏像是被好幾百貓爪一個勁地撓:“難道陛下從前沒看清昭儀長啥樣?”
“欣安一堆的伴讀,我哪分得出誰是誰。”
那您為何單單堅持把這位給納進後宮了呀?!
皇帝卻沒有滿足“心腹”好奇心的打算,他扯了扯本來整整齊齊的衣領,往榻上一靠:“把話傳出去,太後不喜魏氏,為免太後著惱,朕只好先疏遠著。”半響,沒得回應,皇帝把眼睛一瞪:“聽清了沒,快些去辦,這事辦不好,仔細朕幹脆打發你去服侍那貌可傾國。”
於是天子大婚才僅僅數日,便有宮闈秘聞離奇穿越了那厚厚高高重重疊疊的宮墻廣為流傳開來,但這版本,顯然已經比乾明宮宦官有意洩露的更加“詳盡”了。
據說,天子果然不滿姚皇後的容貌,連合巹禮都沒行,更別說洞房花燭夜……太後聽說後,大發雷霆,再經輔政王妃一番挑撥,太後越發對魏昭儀不滿,嚴令天子不能被美色所惑……天子是孝子,只好答允,卻依然還是對魏昭儀關懷備至日日探望……不想九五之尊也有這麽身不由己的時候,唉,誰讓聖上尚未親政呢……什麽?兩件事有啥關系,您傻呀這位客官,誰不知道天子信重魏大人,而魏大人與輔政王不和,而皇後之父姚國公又與輔政王交好,顯然黨爭嘛,怕是輔政王不肯放權……不過客官這話也有道理,若不是輔政王,北原也滅不了,北原蠻夷可沒少幹燒殺搶掠的事,禍害多少大隆百姓,還有新稅法,起初咱們還不明白有啥益處,如今可算是身受感同了,這日子,可越來越好羅,都是輔政王的功勞!
當皇帝的聽到這些市井議論後,當太監的再一次被那冷笑驚得兩股顫顫。
於是越發確信——聖上雖然不喜魏昭儀的容貌性情,奈何用得著魏大人呢?所以才得這番處心積慮呀,恩?這麽說來,難道聖上要對輔政王……
太監被這猜疑嚇得一個踉蹌,當見天子猜疑不解的盯著他瞧,連忙匍匐在地辯解:“聖上恕小奴失儀,許是中暑……”
天子若有所思地看向窗外,陰雲密布狂風大作……
番外之十八——勇毅候“爆發”了
天子既已大婚,親政一事似乎就是順理成章,虞沨早有打算摞下肩頭重擔,因而在大典十日之後,將內閣共商決定按照協議派兵,助西梁夾攻北原西廷之議案上呈之際,順便就提出了親政之事,這固然讓太後如釋重負。
旖辰當然不信那些流言蜚語,懷疑輔政王把權不放,不過親政一事未定也總免不得懸心,當輔政王、遼王主動提出,她心裏才踏實下來。
哪知天子卻並不領情,人在寶座上,翻閱著出兵西廷的奏章,眼瞼不擡,格外漫不經心:“朕雖已大婚,然到底年輕,這些年來軍政大事都由兩個叔父決策,突然之間,怕是難以肩負重任。”
如此一連幾回提請,天子始終推拒。
遼王難免心浮氣躁,終於忍不住沖虞沨抱怨:“阿兄,眼下市井議論紛擾,都說你我把權不放,功高蓋主的說法更是有如鼎沸,以致那些肖小更多讒言,我原本不信聖上會聽進挑撥,總以為只要咱們卸權,就能證明忠心,可聖上卻有意拖延,豈非坐實流言蜚語?再兼康王一案如今還懸而不決,實在是……莫若咱們幹脆在朝上當眾諫言親政,表明態度。”
虞沨看了遼王一眼,一些話到了嘴邊,忽然卻改了主意:“也好,就依你所說罷。”
於是某日早朝,兩個參政親王就當著文武百官之面諫請聖上親政,底下朝臣雖各懷心思,不過都不敢有異,紛紛附議。
天子卻也不再故作姿態了,眼看親政一事就要塵埃落定。
“既然眾位愛卿都認為朕足以擔負軍政大事,那麽有的事務,朕有不同見解。”虞堃眉心略挑,似笑非笑地環顧眾臣,目光最終落在已經從特例安放的坐椅裏起身而立的輔政王臉上,放在膝上的手指輕輕敲擊兩下,語氣仍然似帶著幾分玩世不恭的戲謔:“北原北廷已經被我大隆攻滅,經連年征戰,雖不至傷及根本,卻難免勞民傷財,朕以為眼下該當休養生息,不宜再興戰事出兵西廷……還有,嚴相年事已高,陳相嘛……朕另有重用,兩相之職當另交賢良,諸位以為如何?”
一時間,朝堂鴉雀無聲。
天子才答應親政,立即就要駁回內閣上諫,並將兩相撤職!
底下諸如魏氏一黨自然歡欣鼓舞,認為天子這就是表明態度,要將輔政王黨羽架空,奪回君權,他們盼望已久的機會就在眼前。
而更多的臣子也是噤若寒蟬,都看著虞沨怎麽應對。
輔政王上前一步:“陛下,臣以為不妥,大隆與西梁有同盟協定,西梁不曾負諾,如今北廷已滅,大隆理應遵守盟約,倘若言而無信便是撕毀盟約,就難免與西梁再興戰事,另外,兩相盡忠勤務,勿有錯失,聖上/將其撤職實為不該。”
竟是毫不猶豫地直接反駁君決。
原本因為天子這兩條無理之見感覺憂憤的朝臣見輔政王出面駁斥,自然再難摁捺,一時間紛紛請言,引經據典苦口婆心地勸言天子三思,雖然以魏氏為首的黨徒也出列力爭,支持天子之見,一來他們本就勢弱,再者也的確理虧,所以完全不占上風。
天子冷笑:“所以朕才說嘛,朕還年少,見識淺短難擔重任,爾等卻堅持讓朕親政,既然親政,對於朕之決斷又這般不服!罷了,朕有自知之明,諸卿也休要爭執,假模假樣地懇請親政,一**務,還是由兩位叔父與眾卿商量著辦吧。”
拂袖而去,置朝臣呆怔滿堂瞪目結舌。
而當天子離座,虞沨卻也率先退朝,就像什麽也沒發生一般,對於那些或者憂心忡忡或者眉來目往者視若不見。
親政一事就這麽再度擱淺了,天子幹脆不顧朝政,成天連日,只詔那些貴族子弟入宮,飲樂閑談。
絕大多數都是“魏黨”,如此一來,新晉恩封的勇毅候杜頌就顯得分外格格不入。
時值秋高氣爽,天子幹脆帶著諸人浩浩蕩蕩前往熱河狩獵,實際上,卻是日日沈湎音樂歌舞,這一日,幹脆與那些紈絝談論起怡紅街的當紅艷妓來。
天子眉開眼笑,睨見杜頌只顧飲酒,幹脆點了名兒:“朕仿佛聽聞勇毅候從軍之前,也是風月常客,好像為了一個舞妓,還與魏大郎起了爭執,怎麽去了回戰場,就像轉性兒一般。”
魏大郎便是魏桂貞的長兄,這日正好在場,一聽天子這話趕忙起哄:“可不是,當年杜表弟為了那舞伎出頭,險些沒將在下胳膊打折了,也怪在下,不知那是表弟的紅顏知己,多有冒犯。”
杜頌冷冷看了魏大一眼。
當年他心懷郁悶,再兼繼母多有苛刻,為了不至在家食飲那些殘羹冷炙,也是時常流連酒肆客棧,至於那回去妓坊鬧事,卻是聽說魏大拿那舞妓與胞妹作比,當著一幫紈絝的面直言舞妓肖似胞妹,還當眾嘲笑胞妹無才,雖也美貌,實不比舞妓風情能舞,杜頌聽說後哪裏能忍,這才殺去怡紅街把魏大打了一頓,哪知竟傳出為了一個舞妓爭風吃醋的話題。
不過這時,在天子面前爭論這樣的事實在幼稚,再者追根究底,也會傷及胞妹名譽。
是以杜頌只是輕篾一笑:“那時年輕氣盛,行事是有恣意之處,下手是重了一些,我竟不知原來險些將大郎重傷,還以為是大郎謙讓。”
原來當年這事鬧開,都說魏大謙讓,否則他自幼有武師教導,也不會被只知縱情聲色的杜頌打傷,不過是因為親戚情份不願還手罷了,魏大因而得了大度友睦之名,杜頌卻更加聲名狼藉。
卻說魏大被杜頌這麽一諷,只覺怒火焚胸,又想到父親交待的任務,以及好友張三郎的企圖,靈機一動,隨即轉移話題:“表弟這回征戰北原有功,得封勇毅候,雖則市坊有些傳言,都道是輔政王為謝表弟當年救了長樂公主之故,才使表弟建功,我卻是不信的,正好今日,有張家三郎劍術出眾,莫如表弟與之切磋一二,也好抨擊那些流言蜚語。”
張三郎之父原本也是伯爵,因為軍制改革受到連累,不過張父生性狡猾,當初並沒與那些圖謀不軌之輩勾聯太深,只是不願奉令調職而已,卻被輔政王奪爵,這家人對輔政王深懷怨恨,張三卻又覷覦長樂公主美貌,有魏大從中一挑撥,早將杜頌當做情敵。
這些人早不憤聲名狼藉的杜頌晉封,無不認為是輔政王在後提拔,尤其魏大,就說那時妓坊一事,他雖被杜頌揍得鼻青臉腫,卻也明白杜頌只是有些蠻力罷了,實際上相比他的皮肉傷,杜頌傷得更重,肋骨險些被他踢斷,之所以後來傳言是他吃虧,都是姑母的功勞,魏大壓根不信杜頌在疆場立功是實,認為都是輔政王一手造成,無非是固權的手段罷了。
而張三郎出身武將之家,一手劍術十分了得,只要這回重挫杜頌,不僅狠狠刮了輔政王一個耳光,讓聖上揚眉吐氣,又證實了杜頌功勞名不符實,利用得當,完全可以作為打擊輔政王的武器。
又說張三,雖然早懷癩蛤蟆的妄想,其實也從未想過真有希望吃到天鵝肉,卻不想天子這麽一鬧,顯然與輔政王勢如水火,於是張三更加堅定了要當癩蛤蟆的決心,他原本不將杜頌放在眼裏,被魏大提醒才想起“英雄救美”那段兒,更兼杜頌封爵,又聽說杜頌回京之後親往楚王府拜訪,在長樂公主面前屢獻殷勤,不僅送了一只海東青,還送了一個能馴服海東青的婢女,導致長樂公主心花怒放。
想到自己數回求見都被輔政王駁回,顯然沒被看在眼裏,張三郎實在怨憤。
他的曾祖父也是隨高祖起兵的功臣,張三又自認文才武略青年俊傑,家族如今勢弱都是因為輔政王寡義,否則他也是伯爵世子,功臣之後,自然堪當附馬都尉。
這下好了,只要能讓聖上開懷,答應賜婚,就能把長樂公主娶回自家,今後聖上大權在握,輔政王自身難保,長樂公主為保榮華,當然要對他俯首貼耳,張三一想到高高在上的公主在自己面前溫柔似水的情形,就覺一股躁動油然而生。
腦子一熱,張三口出狂言:“陛下,不才確有為國報效之心,奈何不得機會,實羨勇毅候能為國出征,望陛下允準在下向勇毅候討教,並,在下還有一請……若在下饒幸得勝,期陛下將長樂公主賜嫁。”
此話一出,引得在場諸紈絝群情沸騰,一時間只註意到杜頌的火冒三丈,竟疏忽了天子眼底一掠而過的陰森。
“陛下,下臣劍若出鞘,便是生死之決。”杜頌跪地。
天子輕笑:“勇毅候莫太較真,張三郎又不是北原敵蠻,動輒生死較量大可不必。”
“下臣之劍,不為沽名釣譽而舞,只決生死攸關方出。”杜頌抱拳堅持。
魏大忍不住冷諷:“表弟還如當年脾氣呀,為紅顏知己便置禮儀不顧。”
這話實在陰狠猖狂,不僅針對杜頌,既是點明他與長樂公主有私,更將長樂公主與舞妓作比。
只魏大話音才落,臉上就重重挨了一下,頓時只覺眼前金星亂舞,還沒回過神來,胸口又遭一記重拳,“卟哧”一口鮮血噴出,人就像一癱爛泥般倒在地上,沒了知覺。
現場一片死寂。
“大膽,竟敢在陛下面前動蠻!”張三最先回過神來,對杜頌怒斥。
“陛下,魏大郎不敬公主殿下,理應重懲。”杜頌這時又再雙膝著地,仍舊抱拳。
“快請太醫。”天子說了一句,冷冷直視杜頌:“好個勇毅候,果然……堪當輔政王所擬勇毅二字。”
天子拂袖而去,不久,有宦官傳令讓諸位退下,只留杜頌在場長跪不起。
這一跪,就是半晝一夜,直到次日清晨,杜頌被直接驅回京都。
魏大卻留在熱河,但他經過江漢一番“全力”救治後,竟然還是斷了肋骨,並且沒能駁好,估計得終生臥床了。
事情張揚開來,讓原本的暗潮洶湧更添驚濤骸浪之勢。
曉曉這段時日特別喜歡杜頌所贈的海東青,當知熱河發生的事故後,冷笑不語。
她的母上大人依然是該幹嘛幹嘛,只不過暗中聯絡上了杜頌嫡親外家。
輔政王一掃雲淡風清的作派,這些時日以來面色沈肅,這讓大郎、三郎不免擔憂,只有二郎依然吊兒郎當,終於忍不住打趣他家大姐:“公主殿下,你好事近了,不過父王仿佛不太樂意呢,唉,勇毅候雖有匹夫之勇,不知能否經得住接下來的考驗。”
曉曉咬牙而去,把琨二少晾在當場,但公主殿下見過父上大人之後,輔政王的神色越加冷肅。
而在熱河,天子手持美酒,因為他覺得,很快就可以收網了。
番外之十九——王爺“醋了”
杜頌剛返京都不久,就遞帖拜訪輔政王府,一為謝王爺當年舉薦之恩,二來也是多謝王妃以及公主殿下對胞妹多年維護/照顧之情,輔政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